七十年代梨园小花旦_七十年代梨园小花旦 第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七十年代梨园小花旦 第5节 (第3/3页)

北。所到之处,万人空巷。

    ??民国时期,日寇入侵,他们拒绝给日本人唱戏,不惜断发明志,隐姓埋名,回到红丰镇老家。

    ??他们后半生,专心收徒,有教无类,只为传承地方戏,也教出了不少高徒。

    ??时间久了,红丰镇就有了“十人九戏”的名号。说是十个人里面,至少九个人会唱戏。

    ??教戏之余,两位大师用半生积蓄,创立了雄狮戏院,免费为百姓演出。只为唤醒同胞的爱国意识,共同抗击外敌侵略。

    ??可惜后来,因为唱法、腔调的问题,两位大师渐渐产生分歧,最终分道扬镳。他们门下的弟子,也分成东、西两派,各自发展,井水不犯河水。

    ??新华国成立后,红丰镇改名为红丰公社,雄狮戏院也改名为人民剧场。当地老百姓听戏、爱戏的热情,却保留下来,丝毫不减当年。

    ??尤其今天妇女节,登台的是著名“红脸王”关长生。不止红丰公社,就连县城也有不少戏迷,慕名远道而来。

    ??叶龄仙听完,有些汗颜。

    ??她自诩内行人,这两年,却在老树湾固步自封。像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,懂的还没一个乡镇大姐多。如今跳出来,她才知道,戏外有戏,山外有山。

    ??想到这里,她加快了脚步。

    ??到了人民剧场,年轻的演员已经开始热场。露天广场里,人山人海,里三层外三层,围得水泄不通。

    ??女知青们站在后排,看不清戏台,只听得敲锣打鼓、咿咿呀呀。她们都懊悔,应该早点出发。

    ??“同志,你们都是老树湾的女知青吧?”

    ??一名公社干部走过来,把她们带到了观众区前排。

    ??原来,红丰镇从雄狮戏院创立起,就定了个传统,但凡露天演出,前几排的“雅座”,都要留给老幼妇孺,男士和青壮年自动靠后站。

    ??叶龄仙她们是女同志,也是支援农村建设的知识青年,自然更被优待。

    ??女知青们互看一眼,心窝都有些热。她们刚坐定,“红脸王”就隆重登场了。

    ??“红脸王”原名叫关长生,今年四十多岁,从小就在雄狮戏院学唱戏。

    ??他的嗓音天生高亢、洪亮,加之后天勤奋刻苦,十八岁就登台,演绎红脸关公,赢得满堂彩,红透全县。

    ??坊间流传,“宁愿不吃饭,也要看红脸。”、“少抽一口烟,不能没老关。”说的就是这位关师父。

    ??大运动开始后,传统戏也自发地改良、革新。关长生不能穿长袍、不能唱关公戏,便加入龙虎班,改唱现代戏。

    ??所谓龙虎班,多数由当地的戏曲名家组成。他们农忙时下田种地,农闲时搭班唱戏。在娱乐方式极度贫乏的村镇,他们无疑是顶级的明星。

    ??关长生今天唱的,是《祥林嫂新编》。

    ??这部戏中,关长生饰演一位地下党员,帮助祥林嫂这样的穷苦劳动妇女,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,打倒地主阶级的压迫,给了她一个完全不同于原著的结局。

    ??戏里的“红脸王”,正义无私、嫉恶如仇,举手投足都是名家风范。现场观众阵阵喝彩。

    ??热闹的人群里,只有叶龄仙一个人,全程泪流满面,像是宣泄着什么。

    ??她哭的是“祥林嫂”,更哭的是自己。

    ??故事里,杀死“祥林嫂”的,有苦难,剥削,封建礼教,还有流言蜚语。

    ??现实中,叶龄仙上辈子,没名没分跟了高进武。爹娘不要她,老树湾的人也看不起她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